他的脸看着左右不对称,难道基因有问题?

来源: 发表日期:2018-06-29 浏览量:2381

  早上来上班,看到旁边的技术支持美女在不停的照镜子,取笑人家没必要这么臭美吧!结果人家给我来了句,我看看我的左脸和右脸对不对称!

  嗯?这是什么操作?本着学(ba)习(gua)的心态多问了几句,她说这是今天想到的一项研究……

  还有专门研究左右脸对不对称的?上网一查才发现,原来这也是一种病症,林肯就是典型的案例!

  芝加哥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两件林肯面具(从他本人脸上取模制成的面具)的铜制和塑料复制品,美国科学家在将两件面具扫描后,发现发现林肯的左脸比右脸小很多!

  英国《独立报》报道说,与林肯同时代的人已经注意到,林肯有时会左眼向上转而右眼不动,即现在所说的“斜视”。面具扫描发现,林肯左眼眶较小,眼眶周围可能有一块控制眼睛上下转动的肌肉出现了移位。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《眼科学文献》月刊上。

  研究报告说,绝大多数人的脸都不完全对称,但林肯比较极端——他的左眉骨比右眉骨更圆、更薄,而且位置更靠后。

  而像林肯这种极端不对称的,就是医学上罕见的先天性畸形症状——“颅面短小症”。

  说到医学症状,就轮到科学家们出马啦~

  研究发现,颅面短小症的发病原因是因为胎儿在子宫内第一、第二鳃弓发育受阻所致,包括骨骼、软组织、神经肌肉组织等在形态发生上的异常,造成两侧颅面部不对称畸形,畸形程度有轻有重,遗传机制尚未清楚。

  康普森生物与中国医学科学院、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多家机构的科研人员合作,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,确定了颅面短小症的多个易感基因位点,这篇文章也发表在2016年的NC杂志上。

  用于研究的样本来自中国的939名CFM患者和2012名对照者,通过Omni-Zhonghua chip(Illumina)芯片,也就是  ASA芯片的前身,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,又通过MassARRAY质谱法对443名患者和1669名对照者进行了分型检测,得到了13个相关性位点。

  一提到ASA芯片,那绝对要竖大拇指啊!

  illmuina公司2018年春季隆重推出的Illumina Asian Screening Array(ASA)基因分型芯片,在继承了GSA芯片超高性价比的基础上,在位点上采用了亚洲人群的数据,并对CNV探针进行了升级,可谓是GSA芯片的亚洲定制PLUS版。

  ASA基因分型芯片的变异分析位点来源于9000多亚洲人测序,共计约600k,临床研究位点100k,来源于多个数据库,样本质控包括祖源、血型、性别相关位点约16k,其中还为客户提供了50k的定制空间,为个性化研究提供帮助,总计位点700k-750k。

  对于亚洲人基因组填充的效果如何呢?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↓

  这张芯片信息采集自中国,韩国,日本,蒙古和新加坡等国家,有9000多个亚洲人的基因组深度测序,有15-20X的覆盖,因此ASA基因组骨架更适用于亚洲人基因组Imputation。

  图中将ASA、GSA、欧洲人种三种芯片就行比较,可以看出ASA芯片对于亚洲人的填充效果远高于其他产品。

  这些位点可以应用于哪些研究呢?

  前文提到的颅面短小症研究,就利用了ASA芯片的基因组骨架位点。

  此外,ASA芯片收录了CATALOG常见疾病关联位点,CATALOG是专业收录GWAS位点的数据库,其中包括了大量与疾病相关位点,如癌症、神经、代谢等疾病;以及与身体指标相关的位点,如身高、年龄、抽烟、酒精相关、教育、睡眠相关、发色、老化、乳房的大小、咖啡因消费、儿童人数等。

  在质控位点中,ASA芯片覆盖了血型、性别、祖源等方面的位点信息。通过这些位点,可以检测祖源信息、血型抗原、性别、线粒体等多方面的信息,BLOOD表型、取证、指纹、性别决定、假常染色体反应、线粒体、亚洲血统信息等。

  可以说ASA芯片的适用领域涵盖了很多方面:

  ①对于复杂疾病机制,可以利用ASA芯片进行GWAS研究,同时结合其他组学揭示疾病发生机制;

  ②通过绘制疾病精细化图谱等服务临床科研,用于筛查遗传病、新生儿缺陷等;

  ③积累数据,将不同维度的数据与基因数据相结合,统计人口基因数据为区域健康研究打基础;

  ④追溯祖源,区分不同地区或名族疾病易感位点;

  ⑤基因检测,服务并推动消费基因组发展。

  这么强大且价优的芯片,加上康普森生物50万+SNP芯片检测经验,多年优化的实验步骤,能够给您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——

  自动化:操作过程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,标准化的实验程序可以提高实验的重复性,精准的加样过程使得1μL样品的实验误差不超过3%。

  高通量: 每台仪器每周扫描60张ASA芯片,1440个样本。

  实验周期短: 10个工作日700个样本数据报告出具完成。

  有了康普森生物与您携手与共,您在医学科研路上实现突破,是不是又跨越了一大步呢?赶快联系我们吧!详询:400 186 9509


分享: